他勇於嘗試各種角色,我們可以從一些片段中看出他深厚的表演功力:
As Emcee in "Cabaret" ─ I Don't Care Much / 1998 年百老匯重製
As Charley in "Merrily We Roll Along" ─ Franklin Shepard, Inc. / 2002 年甘迺迪中心的演出
As Georges in "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 ─ Finishing the Hat / 2002 年甘迺迪中心的演出
As Jonas Nightengale in "Leap of Faith" ─ Step Into the Light / 2010 洛杉磯
As Lenny in "The Homecoming" ─ 哈洛‧品特 Harold Pinter 的劇作 / 2007
以上的一些片段就可以看出,Raúl 在戲劇上的功力。
會開始想要多認識 Raúl 是因為在 2005 年時,我在 42 街的 Hilton Theatre 看到他演出音樂劇《Chitty Chitty Bang Bang》,當時他演出精準且有強烈的生命厚度,加上在戲中的舞蹈精彩讓我印象深刻,之後就常常關注他的演出。
下面他的表演片段選自音樂劇《Chitty Chitty Bang Bang》:
Me Ol' Bamboo from "Chitty Chitty Bang Bang" 中間綠衣服的演員
Hushabye Mountain from "Chitty Chitty Bang Bang"
Doll On A Music Box / Truly Scrumptious from "Chitty Chitty Bang Bang" 音樂盒玩偶
看完《Chitty Chitty Bang Bang》後,心中被他的演出強烈的震撼著,深深的體會要做一個好的音樂劇演員就得要想他一樣,在音樂劇三個表演元素上具備完整的能力,而且要能善用這些工具,在戲劇呈現上讓觀眾看到角色的生命。那次看完他的演出如同一股力量,讓當時在紐約求學的我,看見目標,勇敢的大步向前走。
2006 年在 Stephen Sondheim 音樂劇《Company》重製的演員名單中看到他的名字時,我迫不急待的買了票,進劇場期待享受他詮釋這個我一直鍾愛的音樂劇。戲開始,他以一慣有水準的演出感動著我,直到這戲的最後一首歌 Being Alive,我看著他慢慢的走向鋼琴,我想說他不會是要彈琴吧?他都能唱、能演、能跳了,他要是還能彈琴,那我們這些學音樂劇的人乾脆都去跳樓算了。結果,他真的自彈自唱了起來,我整個人震驚到不行,對他佩服地五體投地,重點是,在他彈琴的當下,他並不只是彈琴,他是將彈琴這行為轉化為戲劇動機,表現在演出上,我想他一直被提名東尼獎最佳演員真的不是沒有原因的,而贏得東尼獎也只是遲早的事而已。
Being Alive from "Company" by Raúl Esparza
看到一個這樣令人讚賞的音樂劇演員,都會想到自己在學習音樂劇或從事音樂劇創作上能為我們的音樂劇環境做些什麼?而對於台灣的音樂劇表演者,我非常期待 7 年級這一批新生代的音樂劇演員,我在他們的身上看到他們對音樂劇表演的熱愛與不斷前進學習的動力,而且在許多人的身上,歌舞戲的能力也愈來愈好,我相信他們將創造台灣音樂劇的另一個新時代。
2007.04.01 於南昌路